广东清道夫数量激增现象,印度为何未见此景?

发表时间: 2021-11-06 14:27

导读

您知道:清道夫是怎样进入广东自然水域的?哪几种原因让它在广东泛滥成灾“旅行”印度的清道夫,因何栽了跟头,变成美食的

接下来,就是“大王说鱼”的解谜时刻!


说到清道夫,我们首先想到的,应该是它“垃圾鱼”的称号。

不过,我们却不得不承认,清道夫却是“入侵”我国南方水域,最成功的外来鱼种之一。

现在珠江水域的很多地方,清道夫已经占据了河道,开始威胁到本土鱼类的生存,特别是在广东地区,清道夫更是泛滥成灾!

既然清道夫在广东泛滥成灾,那么这么多“野生”清道夫是怎么来的呢?

清道夫是怎么进入广东水域的

其实答案很明显,最主要的来源就是——放生!

无论是作为鱼缸、鱼塘“清洁工”的普通清道夫,还是作为观赏鱼的异化清道夫;不论是原主人不想养了,还是放生爱好者盲目的放生,初期出现在广东自然水域中的清道夫,绝大部分是通过放生出现的。

广东某网红盲目放生清道夫

“垃圾鱼”清道夫在广东泛滥、“横行”原因

当清道夫被盲目的放生到广东的自然水域,它们繁衍壮大的机会也就来了!同时,广东本土鱼类的“噩梦”也开始了。

清道夫凭借它的各种优势,迅速在广东的自然水域中泛滥,并且导致本土鱼数量锐减。

清道夫能够在广东泛滥成灾,它凭借的优势是什么呢?

①:强大的自身优势是它的立足之本

首先:清道夫的适应能力强,耐低氧,对水质要求很低,只要其它鱼能生存的水域,它都能生存。

其次:清道夫繁殖迅速,成年清道夫一次产卵在800多枚,并且鱼卵的成活率较高。

另外:清道夫的觅食范围广、食量大,无论是青苔、藻类,还是鱼卵、幼鱼,甚至垃圾、鱼尸都在它的觅食范围内。

②:自然水域中没有清道夫的天敌

作为外来物种,清道夫在我国是没有天敌的,这得益于它的外壳。

清道夫和其它常见鱼类不一样,我们常见的有鳞鱼,在薄薄的鳞片下便是鱼肉部分,而清道夫的鱼肉外面是一层硬壳。

这层硬壳在清道夫受其它肉食性鱼类攻击时,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,同时也让其它肉食性鱼类放弃了对它的掠食。

③:外观和名字给了它生存光环

虽然清道夫在自然水域中没有天敌,但是我们可以吃呀!

不过当我们看到清道夫黑黑的样子,已经少了一半食欲,再摸摸它坚硬的外壳,又好像有一种无从下手的感觉,最后想想它“清道夫”的名字,是不是有点恶心,并且决定放弃了?

如此,既没有自然水域中的天敌,我们又不想吃它,也就给了它生存的光环。

④:生活习性让人对它难以下咽

虽然我们大部分人,因清道夫的样子及名字不会去食用它,但是还是有一些勇敢的尝试者。

他们也曾尝试着食用清道夫,但是做出来的味道却并不美味,甚至让人难以下咽。

为什么不好吃呢?想想它每天在淤泥中,寻找垃圾、鱼尸作为食物,就能想到它的肉中土腥味有多浓!

以上4方面原因,让放生后的清道夫,迅速在广东的自然水域中泛滥成灾,而我们又拿它没有什么好的处理方法,只能让其在水域中“横行”。

其实,清道夫从原产地出来后,“旅行”过的地方并不只有我国,在美国、印度、日本、南非以及东南亚各国,也均有它的身影。

虽然清道夫在我们南方水域,特别是广东能泛滥成灾,并且也让其它一些国家“头疼”,但是它却在一个国家栽了个大跟头,并且变成了当地的美食。

这个国家就是——印度!

印度街头

“神奇”的印度让清道夫认栽并变成美食

为什么清道夫在广东被称为“垃圾鱼”,可以在河中“横行”,但到了印度不但不能“称霸”,还成了美食呢?

①:印度的自然水域注定清道夫“争霸”失败

虽然清道夫在我国的自然水域中没有天敌,但是它们“旅行”印度时却栽了跟头。

印度的自然水域中,不但有清道夫的天敌,并且种类和数量都很多,这也让它在“争霸”中迅速败下阵来。

说到印度的水生物,最出多的应该是“印度鲶”、“恒河鳖”。这些大型的掠食者,单在恒河中的数量就达到300万至500万。另外,在印度的其它水域,也同样存在着它们的身影。

除了著名的“印度鲶”、“恒河鳖”,印度的自然水域中还存在着巨魾、恒河鳄等大型肉食性掠食动物。

对这些大型肉食性掠食动物而言,清道夫那赖以保护自己的硬壳,就显得不堪一击,吃起来也是“嘎嘣脆、鸡肉味 ”!

如此,由于天敌太多,清道夫也就失去了它“争霸”的第一个优势。

巨魾

②:印度“清道夫”失去了名字的光环

清道夫除了在自然水域中没有了竞争优势,在名字上更是失去了它的生存光环。

大家不要忘了,“清道夫”只是我们给它的名字,它学名叫“多辐翼甲鲶”,属于鲶形目的一种。在印度通常是叫它的学名或吸盘鱼,而不是叫“清道夫”。

不叫“清道夫”叫“多辐翼甲鲶”了,听起来是不是就有点“高大上”,有点好听了?

然而正因如此,在印度的清道夫,又从“垃圾鱼”变成了正常鱼,同时也失去了名字的光环。

③:独有的风俗、饮食习惯让清道夫变成美食

既然印度人在名字上,对清道夫没有顾虑,那他们就可以开心的吃了!

比如:烧烤清道夫、咖喱烧清道夫、油炸清道夫等等。

当然,印度人把清道夫变成美食,并不只是因为名字不同那么简单!

印度一直有高、低种族之分,高种族的人衣食无忧,但是底层人的食物却相对匮乏,甚至部分处于饥饿状态。

虽然印度的牛很多,但那是被称为“圣物”的,是不可以随便宰杀食用的,特别对底层人来说,吃牛肉等于有罪。

不可以吃牛肉,为什么不吃数量众多的“印度鲶”、“恒河鳖”呢?

首先,当地有水葬习俗!人去世后会被放入河中,而这些去世的人大多成为了鳖和鲶鱼的食物,所以它们也很少被人食用。

其次,印度大部分水质污染严重!这些大型的鳖和鲶鱼,在河中生存的时间较长,体内积累的有害物质也就多一些。

既然上面的都不能吃,在肉类相对缺乏时,外来物种清道夫也就成了一种选择。吃清道夫不但没有习俗顾虑,而且它的生长周期较短,体内积累的有害物质较少,食用起来让人更放心。

以上就是清道夫在印度水域“争霸赛”中失败,并且沦为印度美食的主要原因。

关于搞笑的清道夫,在广东能泛滥成灾的“横行”,到了印度却在“争霸”中失败,并且沦为美食的原因,就和大家解谜到这儿。

对此,您有什么高见,欢迎留言分享!

关注我,解谜更多哟!